订阅
武汉甲醛检测公司 http://www.mutongxuhzou.com 大家好,我是无相君。 香港人民的正常生活,开始恢复了。 迪士尼人山人海,香港人欢声笑语。 在上海还没有进入封控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开。 原因主要有三: 1、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外资比例极高。 由于之前的严格封控,香港有近5成外商确定或正在规划搬离香港,转往新加坡、迪拜等地区。 专家分析,这些企业一旦离开,回来的机会就很渺茫。由此,会影响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最近3年,崇尚自由的香港人,移民到海外的人数逐年上涨,这些人大多数是高净值人群。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2、香港不具备清零的客观条件。 清零不只是一个方针,它必须有实际庞大资源的配合。 大陆有国家动员能力、基层社区执行力、人民的纪律性、大数据出行记录。 香港没有这些条件,如何清零? 3、香港在封控措施上,受到法律的制约。 香港在讨论封城的时候,他们的专家组定下能不能封城的标准: 第一,封城后能否为不习惯做饭的香港人和在香港工作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及时提供一日三餐; 第二,封城后能否为停业的商铺提供财政补贴。 这两点做不到,就不能通过封城法案。 经过反复论证,议员们认识到这两点都做不到,遂放弃封城。 林郑月娥之后就宣布,当即解除对来自九个国家航班的禁令,减少酒店隔离,并在未来不断开放社交限制。 4月21日,尽管香港的新增人数是每日数千,但香港还是放开了。 林郑解释称: “这不单是一个公共卫生议题,而且还是跟思维发展、经济发展、民生需要、民情是有关系的。如果这只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话,那么做决定会非常简单:今天还有一千多的个案,那就什么都不开。” “但是,这不可以。因为我们七百多万的市民要生活,要到学校去上课,还要营业……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平衡。平衡的大前提是保障市民的生命、身体健康,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她看来,香港人民的生活、就业、福祉最为重要,清零目标次之。如果为了清零而牺牲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亦是一种不公平。 林郑为什么敢这么说? 因为这几年,香港人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一方面,房地产的问题积重难返,很多香港明星都因为买不起房子,跑到内地发展,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普通香港人一生下来,都是为一个笼子房而奔波劳累。 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影响,香港在动态清零和适当放开中,反复横跳。 试图在防疫和民生中找到一个平衡。 然而,实践证明这无法平衡,最终的结果就是金融自由港的荣光,日渐黯淡。 外资撤退,港人出走。 港内人民也面临着失业的痛苦。 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香港的失业率高达7.2%,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期,失业人数增加约8300人至26.16万人,就业不足人数则增加约6400人至15.46万人。 因为一些封控政策,香港的许多行业遭受致命冲击,市民面临着失业的窘境。 据悉,一些底层市民,甚至已经穷困到了三餐不继,每天只吃一餐的程度。 逼得香港社会福利署不得不开设当代赈灾“粥棚”——8家非政府机构,免费向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伙食。 此外,香港防疫的基层人员,也是怨声载道,不堪负重,生死疲劳。 如今香港人认为,为了得到这一个“0”,需要牺牲太多的“1”。 现在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偏向于这个1。 既然做出了放开的选项,那么决心也很明显了——就是要保民生,保经济。 怎么保?发钱! 放开只是让大水灌进来,但池塘里的鱼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光有水也不行。 于是,发钱就成了这波抗疫过程中,香港政府的主要救市措施。 如今,香港已为低收入家庭和人群多次发放生活补贴。 第一波: 对清洁工、保安员,以及在日常工作面对高暴露风险的特定群组,如机场货运员工进行补贴,津贴额为每人每月2000港元,为期五个月。 第二波:直接发消费券、现金给市民。 从4月7日开始,香港政府将向每一名有资格的市民发放总额10000港元的消费券,分两次进行。 此外,对于符合资格的失业人员,还提供一笔超过10000港元的援助金。 第三波:补贴企业、员工。 拿出430亿港元展开新一轮的“保就业计划”。 根据方案,符合申请资格的企业雇员将会得到两个月的工资补贴。 月薪高于8000港元的,每月将获得8000港元的工资补贴; 月薪高于3000但低于8000的,每月将获得4000港元的工资补贴; 月收入低于8000的兼职员工,同样在符合申请条件之列。 老百姓有了钱,也就敢消费了。 如此,商场好了起来,餐饮业好了起来,酒店、旅游、娱乐消费,也好了起来。 当中小企业,个体户都有了一口饭吃,就业问题,也就得到了缓解。 经济,活了起来。 如今,香港网友非常骄傲香港成了中国最早恢复正常的城市。 “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疫情结束,繁华的香港又回来了。” “看到这些画面我都流泪了,太不容易了,香港从疫情中熬过来了。” 为香港走出疫情阴霾感到高兴。 不过高兴之余,也为香港金融地位的下降,感到担忧。 经历几年的折腾,很多在香港的人和企业,都开始考虑离开。 如何挽留民心,如何让已经出去的人再回来,将是香港未来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