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道路隔离护栏 https://hulan.dycjt.com/ 2022年,奥密克戎来势汹汹。 一直严防死守的我国,各大城市也频频遭灾,西安,深圳,吉林,上海,广州…… 在3月份,中国内地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103965例。 而4月还刚不到一半,这波疫情的中心上海,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22万。 从4月6日开始,上海每日新增便一直在2万以上,居高不下。 4月10日,914+25173例; 4月11日,994+22348例; 4月12日,1189+25141例。 对比当初最为严重的武汉疫情,从爆发到控制,确诊病例总数也才8万多例。 仅仅只需要4天,上海感染新冠人数就能超过当初的武汉。 反复的疫情,很多人出现焦虑情绪,身心俱疲。 有人被困在家,开不了工,几个月都没有收入; 有人因为学校封校,照看孩子上网课,头疼欲裂; 有人抱怨天天戴口罩,天天做核酸,何时是个头; 有人抱怨几年都闷在一个城市里,不能出国旅游…… 因此,网上也出现不少这样的呼声: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开,选择“群体免疫”? 甚至有人抱怨,国外彻底放开后好像也没啥大事啊,为什么中国还不躺平,还不放开? 然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共存”真的好过于“坚持动态清零”吗? 有人说,人的一生,选择大于努力。 实际上,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选错,万劫不复。 0 “放开”和“自由”,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很多人想要共存的原因,是看到很多国家放开之后,仿佛活得很潇洒自由,既没影响经济更不影响生活。 可真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放开之后就是彻底的自由吗? 有位小姐姐分享了她在法国的生活—— 打过三针疫苗的她,在过去两年里还是感染了三次;然后全家人一起感染,陆续发烧3到5天;共存之后,也是没完没了的核酸检测,因为经常会成为密接者;公司永远不会满员,永远有人被感染,永远都要分担同事的工作。 最后,她用了一句话形容得很巧妙很形象: “共存就像是被一只蜗牛一只追杀,碰到你你就死,你愿意吗?” 驻美记者韩鹏,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的见闻: 一位美国医生,她家里有三个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她已经把孩子全部改为家庭授课了。 因为美国学校的防疫措施漏洞百出,甚至还有小孩与别的小孩换口罩带。 而家庭授课的情况,他们家已经持续了两年。 三个孩子,三个年级,全靠夫妻俩人教,早已经身心疲惫。 而孩子们也十分崩溃,没有同龄人社交,天天在家闹。 这才是国外放开的现状。 面对新冠病毒的枪林弹雨,要么与“主流”同流合污,把自身健康交给上帝,乞求不被蜗牛碰到。 要么付出巨大成本,才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保住一丁点自由。 看似没有了限制,实际上却处处是限制。 真躺平,却是假自由。 试问,如果你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你真的到了这样的环境之中—— 你会不会因为家里有抵抗力差的老人,每天担惊受怕,不敢多在外面逗留? 你会不会因为怕孩子被感染,可能受到生命威胁,而选择让孩子在家上网课?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只有一个选择吧。 毕竟,“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骨子里。 而回到我们中国来说,疫情发生了近三年,1000多天。 在这1000多天中,武汉封了76天,兰州封了36天,郑州封了29天,西安封了31天,深圳封了7天。 上海这一次前期反应太慢了,才导致疫情如此严重,但我也依然相信,最多2个月也能防控住。 其他没有疫情的900多天中,其他没有疫情的地方,大家一直都是正常生活。 不仅可以毫无顾忌得外出看电影、聚餐吃饭,在国内也依然可以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有些网友总是认为,好像现在只要选择了“共存”,就能一下子恢复到2019年那个完全没有疫情的样子。 但血淋淋的事实就是,从新冠病毒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再也回不去了。 只有“不躺平”,才能换来疫情之下的“真自由”。 0 现阶段选择“躺平”, 中国的代价将有多大? 对于新冠病毒,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 随着病毒不断地朝着高传播低病死率的方向变异,死亡人数会越来越少。 这条生物学规律其实没错,但现实却是: 自2021年2月奥密克戎首次被发现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每日死亡人数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对于这个误区,首先要理清楚两个概念,病死率和死亡率。 病死率(Casefatalityrate,CFR),简单说就是确诊了该病之后,有多大的概率会死亡; 死亡率(mortality),简单说就是在全部人群中,死于该病的频率。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狂犬病—— 它的病死率几乎为100%,得了就基本上会死; 但中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不到1000人,1000/14亿,这个死亡率并不高。 而新冠却恰恰相反。 感染之后的病死率不高,但它传播率太高了,奥密克戎BA.2的基本传染数(R0)为9.1。 意思就是,1个人感染平均可以传染9.1个人,这已经接近一传十十传百了。 也正因为如此,自奥密克戎被发现之日起,全球死亡人数再次出现高峰。 而如果彻底放开后,中国将会因疫情死亡多少人呢? 我们可以用事实上已经躺平的香港来换算下。 香港约有740万人,据港大医学院最新推断,已经有440万人感染过新冠,死亡病例则有8886多例。 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这个比例,如果完全放开后—— 中国将有8.3亿人会感染上新冠,死亡病例会有168万,死亡率将是0.12%。 如果完全放开,意味着1000个中国人里面,将会有1.2个人死于新冠。 看起来似乎也不高,是不是有的人这么想。 但再换算一下呢。 你最亲密的10个家人里面,有一个人有1.2%的概率会死于新冠。 这个人可能是你父母,可能是你孩子,可能是你爱人,可能是你自己。 你敢赌吗? 而且,这还是在医疗不挤兑的情况下。 但事实是,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完全比不过欧美。 拿疫情期间ICU病床数据来比,美国每10万人有34.7张,中国每10万人仅3.6张。 就这样的医疗对比,美国都已经有101万人死于新冠。 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 再看今年放开的韩国,人口才5100万,但每天新增几十万病例。 医疗系统濒临瘫痪,光是医护人员就有40%感染。 如果我们全部放开,医疗资源只会更加不足。 新冠病人和其他病人都无法被救治,只会让更多的死亡接踵而至,更多的人陷入绝望。 03 当“代价”能承受时, 我们才能选择“共存”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鼓吹“共存”的文章。 然而,就是同样一位作者,在两年前武汉疫情刚爆发时,还悲情地说: 这不是死亡304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304次。 而如果现在放开,也将不是死亡上百万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百万次。 在两年前,有一句话很风行: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两年过去了,国家把这座山扛起来了,只让一些沙落在了个人肩上。 可现在有些人可能是嫌弃肩上的沙太重了,以为扛那座山比较轻松。 每当有这样的人,我只想对他说: “想想168万这个死亡数字吧,你愿意成为这串数字中的一员吗?” “如果全面放开,你会对这个数据负责吗?” 我想他们肯定不会吧,他们只会成为另一种谴责的声音。 有一位网友总结地好。 如果想要放开做到像西方那样和疫情共存,作为老百姓的我们,至少要做到下面4点: 1、把一天几万几十万的新增确诊不当回事;2、把每周几十几百的平均死亡人数不当回事;3、感染后做到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去医院的心理准备;4、做好长期给感染缺勤同事做替补、不定时和感染合作伙伴失联的心理准备。 反正我是做不到。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和我一样,做不到。 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是“以人为本”的中国。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付出最少的代价去赢得最大的成果,这才是完完全全的胜利。 有人说,病毒也遵循生物规律,杀死宿主,最终也会自我消亡,所以新冠的最终结局肯定是人类和病毒共存。 这句话其实没错。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应该躺平。 因为现阶段就选择“共存”的代价,欧美承受的起,但我们承受不起。 只有等到疫苗接种率更高、新冠特效药更多、重症率死亡率再降低到我们能承受的时候,我们才能选择“共存”。 这个阶段,肯定会到来。 而现在,反正有欧美在替我们试路,我们干嘛要急呢。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