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重庆艺考画室 http://www.ayhmjy.com/ 汽车动力的革新产品,从研发到真正量产落地,到底要走多少路? 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上汽已经耕耘了近20年。为了让自主创新产品真正应用落地,走向市场,三年前,上汽专门成立了一家市场化与中性化发展的独立公司——捷氢科技。 创新产品要走下PPT,打开市场的大门,质量是基石。“车规级产品质量要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路走来,没有捷径,就是死磕自己。”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坦言。 如今,在“3060双碳”战略和国家示范政策的引领下,燃料电池汽车站上了风口。根据上汽的战略规划,在2025年前,将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捷氢科技达到百亿元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产业化的春天就要来了…… 自主创新 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夯实质量基石,要从源头抓起,其核心便是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坚持核心技术研发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源动力。”卢兵兵说。 从成立之初,捷氢科技就以燃料电池技术为核心,重点突破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与控制的研发攻关。目前,公司已掌握从电堆核心零部件、电堆集成、系统集成的自主开发能力。 在自主突破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上,如今捷氢科技已经小有成就:公司最新研发的P3系列系统产品在体积比功率、耐久性、低温冷启动等核心指标上全面逼近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级零部件100%国产化。 “我们即将发布全新一代P4产品,该产品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卢兵兵透露说。 更为重要的是,在燃料电池的“卡脖子”技术——膜电极核心材料上,捷氢科技正在持续推进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碳纸的国产化攻关。“这对降低成本和保障供应链有着重大意义。”卢兵兵说,“我们秉承开放合作共赢态度,拉动国内优势企业,基于现有产品平台持续、逐步地推进核心材料国产化。” 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捷氢科技在技术和产品设计上的创新能力:目前,公司累计参与6项燃料电池国标和团体标准制订,申请专利100余项、已授权40余项,其中已获发明专利授权23项。 死磕自己 研发走向市场的推动力 “车规级、高性能、高可靠”,一直是捷氢科技在推动产品落地中所强调的,这也恰恰是最难的。 当创新奔着产业化的目标而去,各种挑战接踵而至。既要突破技术瓶颈,又要实现批量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要控制成本,并建立起可靠的研发和生产体系,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突破。 “比如,典型的汽车应用环境包括-30℃~60℃温度范围,以及震动、粉尘等,车规级要求每一件产品在恶劣的环境中能进行长耐久、高可靠地工作,对于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来说,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从公司成立之初,捷氢科技启动了质量体系建设,如今,公司从产品开发、项目流程管理,到供应链质量管理,再到工艺和制造过程管理,以及售后跟踪分析,全方位夯实质量基石。 不仅如此,捷氢科技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还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引入具有量产整车零部件开发经验的供应商,同时帮助非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提升开发及制造质量控制水平,最终满足车规级要求。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的可靠性,我们真的是‘死磕自己’,认死理。耐久性测试都是实打实、一小时一小时地测。”卢兵兵坦言。据悉,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产品完全采用车规级的开发流程和测试验证,以此为基础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机制改革 企业经营质量的创新力 值得一提的是,捷氢科技,也是上汽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落下的重要一子。 2019年6月,捷氢科技正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截止2020年12月30日,核心员工100%参与了股权激励。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是优化企业经营质量的创新力。”卢兵兵说,“股权激励的实施,对进一步激励现有核心骨干员工、促进外部优秀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透露,目前,捷氢科技已按计划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