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8929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www.8929.xyz 文/顾里 2月14日,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 徐梦桃顺利完成难度系数高达4.293的动作后,从高高的雪道上滑下来。 现场看不到分数,她激动万分,急于求证。 呼喊声响彻赛场:我是第一吗? 紧接着,她仰天长啸,泪流满面。 徐梦桃太有理由哭了。 她今年31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将。 这是她为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夺下的第五金,却是她人生中首枚奥运会金牌。 这是她第四次参加冬奥会,在之前的12年里,她始终与金牌擦肩而过。 滑雪至今伤痛遍身,足以终结运动员生涯的韧带拉伤,她经历了三次。 膝盖的半月板被切除了70%,参加比赛时,身体里还有两颗钢钉没取出来。 四年前曾放言如果在平昌冬奥会拿不到冠军就退役的她,最终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得偿所愿。 因此夺冠后的徐梦桃,跟谷爱凌太不一样。 谷爱凌年轻骄傲的脸上满是意气风发,而失败、伤痛、年龄带给徐梦桃的阴影,在成功时化作了充满慨叹的热泪。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徐梦桃站在了谷爱凌的对面。 01 徐梦桃出生在90年代经济凋敝的东北。 母亲王凤丽是知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外甥女,她取意陶渊明的“桃花源”典故,为这个小女孩取名“梦桃”。 然而,被寄予东方乌托邦式期待的徐梦桃,日后却是在充满风雪的人生旷野里颠簸驰骋。 徐家家境贫穷,夫妇以卖烧烤为生,一家三口挤在36平米的小屋里。 两三岁的徐梦桃不知道幼儿园、动画片是什么,但却知道家里那辆烧烤三轮车是全家的经济支柱。 东北的一年四季,无论寒暑,徐家每天早晨五点就要去市场上货,接着回家切肉、穿串备货,到了晚上5、6点,再把备好的货搬到马路边,支起烧烤摊,开始做生意。 徐梦桃早早就懂得把串肉的小签子捡回家消毒,在父亲的吆喝声后面帮忙拿货。 烤串从五毛钱一串开始卖起,一家人一天能挣三十几块已经很开心了。 从小到大,徐梦桃从未跟家人要过一件玩具。 她只在东北寒冷的夜晚对父亲说过: 再坚持一下,能多卖20块。 跟父母卖烧烤是徐梦桃除了训练以外的另一件人生大事,在徐梦桃获得2009年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后,她回老家依然陪父母出摊。 贫穷带来的节俭刻在骨子里,徐梦桃有一次在体校生病发高烧,教练看她迟迟未痊愈,想带她去医院看病。 徐梦桃一听看病要钱,连忙表示自己有药。 教练接过药一看,都过期了,那是父亲多年前买给她的。 徐梦桃并非一开始就坚定选择了滑雪,在体育竞技的道路上,她一直是被安排的那一个。 小小年纪去打针,旁人见她活泼好动,便建议徐父送她去练体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热爱体育的徐父打定主意让女儿练体操。 生来坚韧、勇敢的徐梦桃,很快在体校脱颖而出,并顺利地在赛事中摘金夺银。 可惜随着身体节节拔高,徐梦桃在2002年结束体操生涯,选择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沈阳体院,开始练习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项目。 当时的徐梦桃12岁,看着自由滑雪资料视频不由得脱口而出:老危险了。 一开始还是顺的,练习滑雪3年后,15岁的徐梦桃拿下第一个全国冠军。 再过两年,17岁的徐梦桃夺得第一个世界锦标赛冠军。 而就在她展望更高处时,当初那句“危险”一语成谶,在一次落地时,她十字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撕裂。 韧带断裂对于运动员来说,几乎是可以终结运动生涯的伤痛。 徐梦桃第一次感受到体育运动与人生命运的极致残酷: 她才17岁,滑雪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前程光明。 韧带断裂的治疗康复过程极为痛苦,而复出之后很难有更出色的表现。 父母一旦知道她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就再也不可能放心地观看女儿的比赛。 她瞒下父母,接受队里安排的康复计划和修复手术。 02 漫长的康复过程,孤独是唯一的主题。 她在康复训练室里独自面对痛不欲生的掰腿。 经费有限,她住在北医三院对面不带窗户的单人间里,每天自己推着轮椅坐电梯,去诊室接受蜡疗,再到康复室练平衡,再到食堂打饭。 光到食堂这段路,她就要推上半小时。 一天的康复训练结束后,她再自己推着轮椅回酒店。 疼到睡不着觉的夜晚里,徐梦桃只能打电话给妈妈诉说思念,却不敢提及自己的伤。 每次从北京返回沈阳养伤,路过鞍山站时,她都想立刻拿起行李下车回家。 但最终她只能在站台上稍站片刻,重回车厢。 康复过后,成功与失败交替折磨着这个坚强姑娘的心脏。 她既有实力,但又总差一点运气。 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她失误获得第六名,当场眼泪忍都忍不住; 2014年索契冬奥会,她获得银牌; 2016年,她腿部再次韧带断裂,在朋友圈为自己加油打气成了一种习惯。 于是在2018年的平昌奥运会前夕,她放下狠话:这次不拿冠军就退役。 结果是,她没拿到金牌,朋友圈也被截图上网,大量不明所以的攻击涌向了她。 尖锐的评论在她眼里化成了泪水,带着无比遗憾与惋惜的心情,她在朋友圈里向自己的热爱说了“再见”。 这一年,她28岁。 再回到队里,她的身份已是教练。 如果不是在看着小队员训练时心痒难耐,如果不是在测试时发现自己还名列前茅,如果不是心中仍有一把不灭的火……31岁的徐梦桃,在大众的印象里,永远都会是一个平庸的、不算成功的运动员。 当徐梦桃再度背起行囊,来到阔别四年的冬奥会赛场,人才辈出的运动场上又换了一番天地。 赛场内外响起簇拥完美天才的欢呼声,一个个传奇在这诞生。 年纪轻轻就挂帅的谷爱凌们,在胜利的山巅俯瞰山脚奋力翻滚的前辈们。 03 关于谷爱凌人生开挂的传说,已翻不出更多的新意来。 可往上面贴金添花的人,依旧源源不断。 谷爱凌的心脏,谷爱凌的举动,谷爱凌的发言……围绕着谷爱凌,社交网络每天能增加数千万条信息。 甚至连谷爱凌吃韭菜盒子,媒体都能变出十个花样进行报道。 然而,从谷爱凌强势晋升为全民偶像之后,有一个争议始终紧随其后: 一个无法被二次复制的完美天才,是否比普通人的成功更值得宣传? 随着那些大众难以想象的成功与天分被一一展示,谷爱凌的个人声望已经到达多数同样杰出的运动员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让谷爱凌封神的,是她为中国代表团夺下的第三金,那还是她不擅长的项目。 随后,社交平台掀起了对其家世、智商、身份、地位、学历乃至传奇父亲的狂热讨论。 而为中国夺下首金的范可新,所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及谷爱凌。 这个出身贫寒的鞋匠之女,从小跟家人挤在7平米的铁皮屋,跟着父母捡废品,穿着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裤子滑冰,靠街坊邻居凑钱买运动装备,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超负荷大量训练而患上重度青春期缺铁性贫血,靠着苦撑进入国家队,再被选上参加冬奥会,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首金…… 对比她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波追捧谷爱凌的狂潮之中,始终夹杂着难以祛除的慕强、势利倾向。 范可新之所以不如谷爱凌有名,原因相当残酷——她的家世不够显赫,经历不够梦幻。 同样出身贫苦的周洋、徐梦桃亦如是,这三个依靠天赋努力以及体育竞技平台,实现翻身的苦孩子,最终获得的肯定与关注,加起来都不及一个天选之女谷爱凌。 04 谷爱凌当然优秀。 她生来强大骄傲,家世、智商、能力、性格、经历、外形、长相无一不佳,是所有少年都想成为的人士、所有父母都想拥有的孩子。 她文武兼修,完美至极。 她强大骄傲,绝非凡人。 她敢在自己从没尝试的危险动作上奋力一搏,成就神话; 她也能在比赛失误后悠闲地啃着大饼,笑称自己只怕挑战过于简单,不怕失败。 她还曾在大雨中跑了一公里参加考试,最终以1580(满分1600)的高分被世界顶尖名校斯坦福录取。 她的人生完美得如同模板,是无数人心之所向的模样,让人羡慕不已。 可同时她也遥远得犹如天人,成为她是不可能的事,她的成功对普通人的参考价值因此被压低。 相比于谷爱凌那些华丽的、轻松的、充满不可思议的豪言壮语,徐梦桃的“没要过玩具”、“我害怕失败”、“要对自己有交代”才更接近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 你尽可以羡慕、欣赏、喜爱谷爱凌,但你很难被她打动。 因为她跟我们实在太不一样了,无论是成长的环境、拥有的资源、具备的天赋,谷爱凌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混得太差。 而范可新、周洋、徐梦桃则是以平凡为起点,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大多数人都能共享的时代助力,借助体育,一步步跨越了阶级,活出自己骄傲的人生。 而后者正是真正能打动我们的人,因为我们跟她们离得更近,会在泥泞中打滚,会在险境中挣扎。 如果用书来做比喻,谷爱凌好比网络爽文,一路开挂,完美无缺,读起来畅快无比,令人沉醉,可那终究只在幻想里实现。 而徐梦桃们则是扎根土地的伤痕文学,困难、失败、脆弱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它像极了真实的人生。 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同样的父辈及自己,以及自己通过自身努力所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地,这难道不是各路宣传更应该深挖的价值吗? 与其变着花样在谷爱凌的韭菜盒子上制造话题,不如将目光放在平凡有光的普通人身上: 多宣传周洋家的彩票站、范可新家的修鞋铺、徐梦桃家的烧烤店。 这三间简陋的铺子,三种普通的营生、三对平凡的夫妇,最终培养出三个世界冠军。 参考资料:北国小甜瓜:《父母摆摊,蜗居36㎡破房,“门口烤串的小姐姐”成了奥运冠军!》界外编辑部:《四战奥运终于夺金!徐梦桃:我们赢了!》北国小甜瓜:《全家挤7㎡铁皮屋,从小捡废品,“鞋匠的女儿”成了奥运冠军,奖金100万!》 17岁苏翊鸣再度爆火:这两个人,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宋丹丹英达离婚25年后,两个儿子现状曝光:一个出战冬奥,一个被嘲“啃老” 您点的“赞”和“在看”,家庭君都喜欢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